基因云馆新一代信息数据库

知识决定起点,智慧带来突破,欢迎使用新一代生物学、医学数据库。

云馆首页 > 资讯文章 > 新闻资讯 > 文章详情

"梦境" 真能重现吗?

来源/作者:yufan   发表时间:Dec. 11, 2008, 11:37 a.m.   文章热度:1676   


 回放: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托马斯·安迪伦等人发现,当人们做梦时,脑细胞能像醒着时一样记录视觉信息。这项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
有媒体报道称,这一发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通过神经元的启动和记录方式来阐释梦,有朝一日能让人们像看电影那样观看梦境。

疑问:
这项发现真能帮助人们看到梦境吗?人类离“梦境小剧场”开幕还有多远?如果真能将梦境转化为可播放画面,这一技术会有哪些实用价值?

释疑: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张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安迪伦等人的工作并不能让人们像看电影一样观察梦境。

在觉醒状态下,人的视物行为总是伴随着眼球的运动。而当人们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时,眼球也会不停地左右摆动。那么,这种深度睡眠中的眼球运动是否也与视觉活动有关呢?这项研究的最初目的就是解答这个问题。

实验中,研究人员采用多种脑电图技术记录被试者的大脑活动,特别是与记忆功能有密切关系的内侧颞叶活动,结果证明快速眼动睡眠期记录到的神经信号和觉醒状态下眼动时的情况非常相似。据此,研究人员推断睡眠时的快速眼动与梦境中的图像切换有关。

如果他们的推断正确,当沉睡中的人出现快速眼动状态时,旁人就能知道他的梦境发生了变化。但也仅此而已,人们无法得知他梦见了什么。
事实上,人类对“看梦境”的探索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4月,日本ATR神经信息研究所的神谷之康科研团队便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成果,证明梦境中所经历的视觉体验与清醒时的视觉感知非常相似。

在这项研究中,被试者要先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然后汇报自己的梦境内容。之后,研究人员会将梦境内容及对应的脑神经活动数据输入到计算模型里,经过很多次学习训练后,该计算模型就能够根据脑活动情况来推测被试者梦到什么了。

跟安迪伦等人的研究相比,这项工作倒是真正在试图解码梦境。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生指出,这一研究的实质是在核磁共振信号和已知的梦境内容之间找到对应关系,“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中进行分类,比如哪类信号代表大海,哪类信号代表人物等。”一旦涉及到没有录入计算模型的新情况时,就会出现识别障碍。

此外,张弢指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上存在先天不足,不仅无法捕捉快速变化的梦境,也不能鉴别精细场景。“哪怕这项技术再完善,最多也只能解码出一系列既不清晰又不连贯的东西。”他说。

因此,专家认为,上述两项研究都无法把做梦时的脑活动数据直接转化为视觉图像。

从现有技术来看,开启“梦境小剧场”至少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实现突破。所谓硬件就是“脑机接口技术”,也就是像USB接口一样,能够长期读取任意脑电区活动的技术;软件层面则需要精确解读神经元电活动所代表的含义,真正弄明白什么样的脑活动对应什么样的主观意识。“我们目前的技术距离这点还很遥远。”何生说。

“梦境小剧场”,千呼万唤难开幕。那么,如果有一天真能像看电影一样解码梦境,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呢?专家认为,一方面,“读”梦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刑讯取证等;另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会给瘫痪病人甚至植物人带来很多益处。不过,这样的技术也必然会引发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

“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并加以利用,可能会是人类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之后的再一次技术飞跃。”张弢说。这一天的到来,值得许许多多科学家为之努力。

源自《中国科学报》


联系方式

山东省济南市 高新区 崇华路359号 三庆世纪财富中心C1115室

电话: 0531-88819269

E-mail: product@genelibs.com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实时查看信息,关注医学生物学动态。